当前位置: 首页 > 市场行情 >

陈经:管制镓、锗出口,不要一谈就是“反制”,格局要打开

来源:观察者网    时间:2023-07-11 08:56:41

【文/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陈经】

7月3日,中国商务部、海关总署发布公告,宣布对镓、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。


(资料图)

这一动作引起了多国前所未有的反应。如美国商务部表态“坚决反对”,仿佛拿错剧本;日本、荷兰、韩国、德国政府纷纷发言,美国AXT、德国英飞凌等公司也有回应。

科技战似乎打到了元素周期表,很多人一夜之间就了解了稼和锗的许多关键信息。

外界众多评论将这一动作解读为“反击”,笔者认为大家格局要打开。

中国在金属等多项工业产品的产能,占到全球约一半,有的甚至占90%以上。这是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巨大贡献,有力支撑了半导体等多种工业门类的生产。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,中国自身对一些稀有资源品种的需求也在上升,进行出口管制既很正常也非常必要,有没有经济斗争都应该出台。

而外界往往对中国经济发展横加指责、缺少尊重,忽视中国的巨大贡献,以为很多优质低价的工业品是白来的,还想压价。真相是,全球只有中国能以巨大的产能和完整工业体系为基础,将许多工业品的供应问题完美解决,外国难以做到。

对稀土、镓、锗等物项进行出口管制后,事实说明,管制措施能迅速普及行业知识,帮助全球认清中国的实力与贡献。因此笔者建议,对更多中国贡献巨大的领域进行评估,推出更多管制机制,不能有贡献还不出声。

全球金属生产概况

全球2021年挖出的金属,基本都在这张图上,一共不到28亿吨。

左边最大的块是铁矿,26亿吨,这个图的比例是符合直观的,一块小砖是100万吨,每层1亿吨,一共26层。铁矿占所有金属产量的93.5%;工业金属1.816亿吨,占6.5%;技术和稀有金属147.5万吨,占比只有0.05%,但非常重要。

第二堆是工业金属,铝6800万吨,铬4100万吨,铜2100万吨,锰2000万吨,锌1300万吨,钛900万吨,铅430万吨,镍270万吨,锆120万吨,镁95万吨,锶36万吨,铀4.83万吨,铋1.9万吨,汞2300吨,铍260吨。

第三堆是技术金属和稀有金属,钼30万吨,锡30万吨,稀土28万吨,钴17万吨,钒11万吨,锂10.6万吨,钨7.9万吨,铌7.5万吨,银2.4万吨,镉2.4万吨,金3000吨,铊2100吨,铟920吨,镓430吨,铂族金属380吨,锗178吨(图中漏了),铼59吨。

铁矿、铬、锰、锌、镍、钒用于钢铁冶炼。铝和铜主要用于建筑业。钛、锆、汞、铋主要用于化工,如管道。合金添加剂有镁、钼、铍、铌、铼。电池产业用铅、铀、锂 、钴、镉。永磁元件要用稀土金属、锶。电子产品要用到锡、银、铊、铟、镓、锗。

铁、铬、锰之外的所有金属,我国叫有色金属。2022年我国前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为6774.3万吨,而全球约为1.2亿吨,中国占比56%。产量最大的两种有色金属是铝和铜:2022年我国氧化铝产量8186.2万吨,占全球1.39亿吨的59%;2022年中国精铜产量1106.2万吨,全球占比43.1%,相当于其余前12位之和。可以说,产量较高的有色金属,中国是绝对的生产大户。

2022年中国只占全球石油消费约16%,但是占全球石油化工行业的份额有40%,2030年预计将达到一半,特色是炼化吃得很深,组分充分利用,产业链很长。2022年,中国原煤产量45亿吨,占全球88亿吨的51%;2022年,中国工业硅产能630.8万吨,占全球81%。

从工业生产角度来看,中国支配了元素周期表上工业用量较多的元素。简单地说,占据半壁江山,有的占优,一些不占优的还在继续努力。

那么,较为稀缺的元素情况是如何的?

稀土出口管制效果很好

之前舆论最关注的是稀土元素。如上图所示,中国占全球稀土矿产量的比例,从之前的接近100%,跌到了2021年的60%。一些评论认为,自2011年5月20日中国施行稀土出口配额许可证制度之后,美国、缅甸、澳大利亚等国的稀土产量上升,出口管制反而让中国的优势削弱了。2022年全球稀土矿产量升至30万吨,因缅甸产量大降65%,中国占比重新回到70%。

但是,上图统计的是“稀土矿”,和一些中国高占比的金属情况差不多,中国的意图本来就是要进口稀土矿来加工。外国挖矿不难,也是好事,中国2018年如愿成为全球最大稀土矿进口国。美国2022年成为最大出口国,提纯技术不行,要把矿送到中国,再购买高纯度的稀土金属。2022年中国进口了12.15万吨稀土矿,加工了全球90%以上的稀土。

需要注意的是,稀土元素涉及的金额都不大,整个稀土贸易也就是每年几十亿美元的规模,纯经济意义不算大,铁矿石光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规模就达上千亿美元。

中国主要还是看重战略价值,建立了以稀土加工技术和产能为核心的产业集团,通过配额管制,保护本国矿产资源,提升对行业的控制力。从实际效果上来看,成效显著,大幅提升了全球稀土矿产能,依靠中国技术提炼加工稀土金属,有力支撑了全球多个科技产业的发展。

在有需要的时候,中国完全有能力将稀土作为战略武器,对有敌意的国家收紧许可,会有不错的威慑力。其中有相当多的技术细节,如17种稀土元素分为轻重两种,实际在地壳中都不太稀缺,最少也有黄金的200倍。最常见的铈比铜还便宜,几十元一公斤。但是有些种类就不是那么好生产,一公斤要好几万,只有中国掌握了提纯加工技术。

由于稀土实际不稀缺,美国等国花很多时间搞研发,应该也能生产出一些稀土品种,并形成一定产能,成本高也不是大问题,只是时间、品种覆盖不好说。中国不太倾向将限制高纯度稀土金属出口作为反击武器,因为效果可能会是一次性的,除非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对抗。对抗结果具体会如何,还需要更详细信息,但这个视角过于偏向对抗解读,容易忽视全局。

更为根本的是,稀土出口管制是经济事件,不宜过度将之放在“中美对抗”的角度下进行解读。出台政策的2011年,中美关系比现在要好多了。中国通过稀土出口管制,消除了一些生产中的混乱现象,中国稀土产业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更大了,政策效果不错。

因此,中国对稀土的出口管制以及良好效果,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经验。有矿、有技术、有产能的国家都来作贡献了,美国挖矿也有贡献,不再是过去全靠中国稀土矿的畸形局面。

“稀有分散金属”常识

这次名声大噪的稼和锗,又是另一种情况,其生产非常有特色。

按我国的金属分类,有色金属分为五类。轻金属,铝、镁、钾、钠、钙、锶、钡。重金属,铜、镍、钴、铅、锌、锡、锑、铋、镉、汞。轻重金属分界线是4500千克/立方米,都不稀缺。贵金属,金、银、铂族金属。准金属(或称半金属),硅、硒、碲、砷、硼,也算有色。最后一类,就是稀有金属,又分好几个子类。

其实“稀有金属”的分类名是历史误会,不少元素不算稀有,如大部分稀土金属。“稀有难熔金属”,钛、锆、钼、钨,几万吨到几百万吨的年产量,也说不上太稀有。稀有轻金属,如锂、铷、铯、铍,锂不算太稀有。稀有放射性金属,如镭、钫、钋、铀、钍等,超过30种,是种类最多的类。最后一个子类是稀有分散金属,镓、铟、铊、锗,还有硒、碲、铼。

这次中国管制的,就是“稀有分散金属”这个品类里面的镓和锗。

什么叫“稀有分散”?英文是scattered metal,或者rare-dispersed metal。分散就是它自己分得非常散,没有富集的镓矿、锗矿,通常不会被单独发现,而是小量伴生于其它金属矿或煤矿等多种矿物质。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闪锌矿,镉、镓、锗和铟都有,铟和镓都是在里面发现并命名的。

你说它们特别稀有,也不是,几十种矿物质中都有,锗在地壳中含量有万分之0.07,镓是万分之0.15,是有金的几百倍到上千倍;但实在太分散了,想弄出一点都很麻烦,一块矿石说是有镓有锗,从工业生产角度来看和没有一样。

生产这些金属,是在氧化铝、锌等主流品种精炼的时候,作为副产品出现,而且浓度很低。几十万吨的主流产品,才能生产出几吨到几十吨的副产品。如2021年全球镓产量才430吨,中国生产了95%,有8000万吨氧化铝的产能,顺手生产一些镓不难,锌矿里也有一些。

因为这个“特别分散”的特性,镓、锗这些分散金属,对工业生产规划不太友好。如果是想证明元素存在,烧个特征谱线出来就行了。但是要工业应用,真没什么好办法,就只有“加工几十万吨矿,弄出几吨几十吨”这个笨办法。真生产出来了,价格也不是多高,一公斤镓2000元。对中国来说笨办法就挺好,但是别国要上量就不好办。

工业生产最重要的就是成本,矿需要有工业开采价值,才叫储量,这就要求矿石里元素含量较高。对于特别分散的金属元素,就要求附着的主矿价值够高。储量又分为已探明的,还有远景储量。例如说镓全球储量23万吨,中国19万吨,这是探明的;镓的远景储量超过100万吨。

图出自敦妍冉等人的论文:《全球镓矿资源分布、供需及消费趋势研究》

从上表可以看出,镓的储量主要在铝土矿里,但是1公斤才50毫克,2万吨铝土矿才含1吨镓,还得是含镓较多的铝土矿。铅锌矿里镓的浓度差不多,但是总量要少得多。

性质就是这样,要工业生产镓,不说提炼技术,先得规划个海量产能。说的是几吨、几十吨产品,矿石要几十万吨、上百万吨。而且这事还靠运气,镓含量波动不小。中国是因为广西、河南等地的铝土矿含镓较多,氧化铝需求高,才生产了全球绝大部分的镓;虽然内蒙的煤矿里镓总量也不少,但是还没有开采价值。

美国、日本等国有生产精镓,原料是中国出口的粗镓,以及回收的镓,主要用以制造高价的电子产品。中国再像以前卖稀土一样低价卖粗镓,无疑很吃亏。这次中国对镓的出口管制,不能说是为了威慑对手,而是本国镓的需求上来了,我们氮化镓做第三代半导体、相控阵雷达,自己需求就不少。就算双边关系正常,也要像稀土那样出口管制、优化产业链。

如果美国想自己生产镓,并不是说完全没办法。

短期的办法是靠库存,还有回收镓。但这就是拖点时间,库存没了,还是得找中国买。

中短期来说,要么就不买,要么就找中国买,没有别的可行选择,找哪个盟友都不行。

长期来说,美国组织生产镓还有些可行性,但很麻烦。先要到全球找含镓较多的铝土矿、铅锌矿,然后建厂生产氧化铝、锌,再把里面不多的一点镓提炼出来。最主要的麻烦是,规划产能不能小,总得百万吨铝土矿,找矿挖矿也不容易,都是事。

美国2022年原铝产量86万吨,为了生产镓,搞个大扩产,要很大的决心,铝产能过剩很要命——这一通折腾,就为了百来吨镓,时间还很长,谁知道以后是什么情况?感觉美国体制做不来这事。负责产能的企业首先就得问,“我亏了,谁负责?”要补贴就没完没了,扯上钱就难了,能扯好几年。不让企业生产,这还容易些,搞个断供。想让企业猛上产能,就很麻烦,也许要“紧急状态”、“战时经济”之类的特殊法案。

所以,稀有分散金属,中国有生产优势。我们上量生产可以,别国大量生产特别难,区别就是巨大的基础产能。而且这个优势还是独家的,中国产能经常是第二的10倍。产能优势就是最主要的,价格机制没用。镓涨价了,并不是说供应就会增加,因为不是氧化铝涨价,市场上的镓一共才1-2亿美元的价值,不可能为了赚点涨价的钱去开厂。

但是要注意,不应把这事渲染成只有中国能生产,要怎么禁运当武器使。别国是能生产的,就是效率太低,不经济。我们主要还是工业生产综合优势,资源优势也有一些,所以对全球经济有很大贡献。

锗的情况类似,美国储量世界最高,占45%,中国占41%,说不上有资源优势。但我们还是依靠工业生产综合优势,褐煤矿顺带着生产出了锗,有污染的铅锌矿都不想去弄了。美国储量主要是铅锌矿,如果自己生产锗,就得忍受高污染去生产锌,产能小了还不行,基本不可行。

根据这个原理,我们也可以来分析下铟,它也是稀有分散金属。

铟的主要用途是液晶显示器的ITO靶材,而显示面板行业主要是中国与韩国生产商。中国年产铟500多吨,韩国200吨,其它几个国家各有几十吨。但是铟不太需要出口管制,因为生产是靠闪锌矿,多国都有,韩国自己也有矿,矿产量占全球五分之一,中国占比超一半。大约1000吨矿石出一吨铟,比镓的情况要好多了。铟的生产,中国很有贡献,但不是独家的,靠市场自发调节就可以了。

中国承担全球供应链维稳责任

我国综合生产优势巨大,出口管制能做的事很多,换言之,牌很多。但是这些牌的特点要分析,为何打牌、如何出牌很有讲究,对全球经济意义重大,和美国出于霸权私利的高科技管制不可混为一谈。不要一想就是针对美国或其盟友,或者是被制裁了要反击,实际意义更大。

在煤炭、铁矿等大宗资源领域,我们是大买家、大卖家,是最大生产者、最大消费者,占比还超过50%。有时我们一个大单转移,就能让一国经济大受影响。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关系就不简单,贸易利益太大,总体来说不太容易铁了心和中国对着干。

中国在大宗商品进出口中占比压倒性地高,除了花钱、赚钱、维护自身利益,还应该承担一定的管制责任。经常出现的情况是,大宗商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饱受金融资本兴风作浪之害,商品期货等金融炒作没有起到稳定供应链的作用,反而出现了“负油价”之类的怪现象。近年来,全球多国对美元体系不满急剧上升。中国已经开始与大宗商品生产国协调,出头帮助稳定地区局势,也得到了多国欢迎。

稀土、镓、锗这类量较小的金属,本身贸易金额不大,但支撑的科技行业经济体量不小。中国能对这类产品进行出口管制,主要是生产本身有特性,依赖中国的技术,或依赖中国的巨大产能,中国也有一些高品位矿的资源优势。出口管制,最初目标是保护中国矿产资源,有没有斗争都应该干。但是,现在又多出了稳定全球供应链的更大意义。

一些国家对镓、锗出口管制反应较为剧烈,可能是有误解,或者心里有鬼。镓、锗相关物项具有明显的军民两用属性,对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是国际通行做法。管制一下,各方都有好处,都冷静一下,回归经济考虑,不要被政治冲昏了头脑瞎折腾产业链。评估一下镓生产的难度、锗生产的污染,看看中国对全球经济的贡献。

换言之,中方的出口管制会让世界经济运行更加稳定,威慑一些损人不利己的破坏行为。

如果深入思考,会发现这对美国公司都是有好处的,预期能更稳定,对多国政客的破坏行为有了约束与博弈的办法,行业公司要说事都方便一些了。即使政客与“盟友”商量怎么组织生产稀土、镓、锗,只要是搞建设,思维都会正常多了,起码要了解半导体等行业供应链的常识。破坏易、建设难,政客出于选举、民粹之类的目的,往往集中在破坏的方向发力。管制出口,就是对这类政客进行教育,不要以为搞破坏是无代价的。

中国这些年注重发展经济,积累了巨大的工业产能,绝对是全球实体经济的中流砥柱,但确实也需要补补课,查查一些潜在的管理疏漏。有时明明贡献巨大,连自己人都茫然无知,以为是为了挣钱的自然结果,这种思维要不得,要改。

首先就得让别人承认中国的贡献,有时拿嘴真说不清楚,自己端正态度管制一下,别人也能正视,不要以为是白来的。很多领域都有类似现象,外国商家跑到中国好像很简单就买到了好商品,我们开价不高,服务还很好,人家还压价。真相往往是,如果没有中国,事情会麻烦透顶,我们应该得到更高的尊重。一个是让对方来申请许可,二是价格要更公平合理,要体现中国的巨大贡献。

人类的心理有时很奇妙,容易买、便宜买的,不当回事;要找特殊渠道买、高价买的,反而生出尊敬之情。中国生产建设能力够强,但是真的要好好学习下人类心理,怎么让外界更尊重中国的经济贡献,也是一种营销能力。

出口管制评估,不是为了和美国较劲,对全球都是一样的。我们要管制评估,外界要给我们尊重。在这个层面上,就不是钱的事,我们在国际上也不缺钱了。如果不尊重我们,我们宁肯不做生意了,就需要有这样的意识。

中国的进出口与生产实践说明,完整的产业链与技术能力、巨大的产能,是经济发展的基础。为了对抗破坏,出口管制也是必要的。放眼全球,只有中国既有意愿、也有能力去稳定全球供应链。

同为出口管制,中国与美国扮演的角色却不同,维稳与破坏,对比十分鲜明。世界多国与公司看在眼里,为了自身的利益,必将给出公正的评价。

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,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平台观点,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。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,每日阅读趣味文章。

X 关闭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南方空净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21   联系邮箱:855 729 8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