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鲁迅的《藤野先生》收在散文集《朝花夕拾》里,是纪实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文章。
2、藤野本人就曾经在记者访谈时说过:“周君在小说里或是对他的朋友,都把我称为恩师,如果我能早些读到他的这些作品就好了。
3、”鲁迅的文章冠以“藤野先生”,但其中有很大篇幅并不在谈藤野。
【资料图】
4、全文的感情铺垫其实在另一方面。
5、作为一名从弱国来的留学生,“我”对自己周围大量的“清国留学生”的样貌、境遇的描述,文章由此进入,也由此过渡。
6、一个“中国人”的国家感情在异国被放大,离开东京的原因,进入仙台医专的目的,直至“弃医从文”的动因,其实才是文章的潜藏主题。
7、在这一背景、底色、基调的基础和前提下,藤野先生出场了。
8、鲁迅在此将两种完全不同的感情相向而行地融合在了一起。
9、他对一位老师的感情因此被放大,被铭记,藤野为鲁迅所做的一切具体事情,讲课、批改笔记,等等,意义也都被格外放大。
10、这种感情,鲁迅在沉淀了二十年之后又借以特殊的小小的角度切入,使其成为难以泯灭、刻骨铭心的记忆。
11、藤野在《谨忆周树人君》对鲁迅的深情非常意外,通篇强调的就是一个意思:“不记得”和“忘记了”。
12、开篇第一句就是主调:“往事,记忆是不清楚了。
13、”对于临别赠送照片,藤野都记忆模糊了。
14、鲁迅说“将走的前几天,他叫我到他家里去,交给我张照相,后面写着两个字道:‘惜别’,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。
15、”藤野则称“可是我已经记不清是在什么时候、以什么样的形式把这张照片赠送给周君的了。
16、”“周君是怎样得到我这张照片的呢?说不定是妻子赠送给他的。
17、”照片为证,只能说藤野先生的确无力回忆了。
18、在鲁迅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家后,在他北京的阜成门内西三条二十一号的寓所里,藤野先生赠予他的那张照片却一直挂在书房的东墙上,照片的背面是常人看不到的“惜别藤野谨呈周君”字样。
19、分别后的二十一年里,鲁迅可谓识人无数,然而藤野这样一位曾经的普通老师,早已放弃解剖学的鲁迅却将他的照片置于最重要的位置。
20、正如他自己所说:“每当夜间疲倦,正想偷懒时,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,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,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,而且增加勇气了,于是点上一支烟,再继续写些为‘正人君子’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。
21、”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下一篇:最后一页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南方空净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21 联系邮箱:855 729 8@qq.com